中新網1月23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23日刊載社論《2014指標:人民幣進入5時代》,文章指,如無意外,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跨進5時代,應是遲早的事。果如是,這將是2014重要的歷史指標之一。而人民幣的持續升值與人民幣的持續國際化,兩者相輔相成,必將對中國本身及全球政經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並強化各國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依賴度。
  文章摘編如下:
  繼去(2013)年人民幣兌美元凌厲升值3%之後,開年以來,匯率中間價再創新高,1美元兌人民幣約6.0506。如無意外,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跨進5時代,應是遲早的事。果如是,這將是2014重要的歷史指標之一。
  人民幣未來的走勢怎麼看,一如既往,從來就存在著正反各方面的因素。就今後的形勢看,不利於升、有利於貶的因素主要有二:一、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將因物價上漲、製造成本上升及環保成本的增加而有所減弱;二、與過去相比,中國大陸將自一個資本大量流入的時代轉變為一個對外投資急遽擴張的時代。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繼續促升的壓力:一、雖然貿易順差已大幅縮小,目前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重,已從高位下降到2.2%水平,但只要順差還在,就存在升值壓力;二、雖然對外投資增加,但只要資本凈流入還是正的,也就繼續存在升值壓力;不只如此,估計還有兩個形勢也將繼續維持下去,即美國量寬政策(雖然購債規模開始縮減);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此一速度理論上與人民幣的升值,兩者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綜合評估,促升的力道似乎大於促貶的力道,而且前者中還再存在著一個持續性很強,且又與人民幣升值相互拉拔的人民幣國際化因素。
  於是,如何觀察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對中國,乃至於對全球的政經體系會造成什麼影響,自然將成為一個越來越受到關註的課題。
  與2014年人民幣進入5時代的標誌年相比,2005年與2008年之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更大的標誌意義。2005年人民幣啟動匯改,可視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啟動,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爆發,則促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推動。從啟動迄今,還不到十年,人民幣國際化演進速度之快,是超過一般人預料的。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最近訪問上海時表示,雖然人民幣目前市場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在我有生之年,人民幣將變成幾乎和美元一樣無人不知的貨幣。”
  可從幾個角度找到相關數據來支持喬治‧奧斯本的判斷。首先,中國目前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最大貿易國從來就最有利於使它的國家貨幣變成國際貨幣,英國與英鎊如此,美國與美元如此,中國與人民幣亦必將如此,只是時間遲早而已。人民幣已是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貨幣,最近還取代歐元成為國際貿易融資領域使用第二多的貨幣。專家估計,三年內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規模將占到國際貿易總量的5%。
  其次,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投資貨幣的進程也在加速,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規模在新興經濟體中已排名第一;過去三年,中國債市中流通的國際債券規模增長了800%,外國發行方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融資者也越來越多。
  第三,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由於人民幣起步很晚,目前世界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只有0.01%是人民幣,但2005年匯改之後,形勢開始變化,估計人民幣在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將快速上升,百達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茲韋費爾(Poinck Zweifel)在《金融時報》上預測,在2025年時將達到30%,超過當前歐元的25%。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與人民幣的持續國際化,兩者相輔相成,必將對中國本身及全球政經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就前者而言,一方面將與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以內需取代外需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同步同向進行;另方面,也將使中國大陸從一個“世界工廠”轉型為一個“世界市場”。這些變化也因此將對全球政經結構造成影響,強化各國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依賴度。與2005年及2008年類似,2014年人民幣匯率進入5時代的標誌意義也就在於此。  (原標題:台媒:人民幣或進“5時代” 強化中國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jakerved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